EQ,全名Equalizer,是其中一個錄音和混音最主要,最有用,最常用的動作,好好運用能令每樣樂器每條音軌更清晰和突出。以下有幾點清單和心得,希望能令你更明白EQ,令你製作出更好聲的音樂。
1)EQ是個調教音量的工具
一般的Volume Fader可以將整條音軌的音量調高或調低,而EQ就是可以將某些頻率(Frequency)調高調低的工具。要做到這個動作,就是靠以下三個EQ最主要的設定:
1. Frequency
你要調教那一個頻率的音量?
2. Gain
你要將那頻率調高/調低多少?
3. Bandwidth (或作”Q”)
你要令那頻率附近兩邊的頻率影響多少?窄的頻寛令你所選擇頻率附近的頻率影響比較小,相反,闊的頻寛影響相對比較多。
▲上圖橫軸是頻率,左至右由最低20Hz至最高20kHx。直軸是Gain,中線是+/-0 db,向上是增加,向下是減少。
基本上,每一個EQ Plugin都會有以上三種設定。有一些模仿舊式硬件儀器的plugin或許沒有EQ圖表,及可能只可調教一些預設的頻率和固定的Q,但用途均一樣。
▲上圖為一款很普遍模仿舊式硬件儀器的plugin: SSL Channel Strip,左邊為調教EQ(光亮部份)的工具。沒有EQ圖顯示,但一切EQ應有的都齊全,其中只有中低頻及中高頻可以調教Bandwidth/Q,而超低頻及超高頻可以切換Bell或Shelf型式。
2)EQ 中,你只可做的事情
EQ在混音中雖然是這麼重要,但其實你只可做三件事情:
1. Filter:過濾掉一些無用的頻率。
a. High-pass Filter (或Low-cut):過濾掉所選擇頻率以下的頻率 (例如下圖1)
b. Low-pass Filter (或High-cut):過濾掉所選擇頻率以上的頻率
2. Cut :減弱已選擇頻率所釋放的能量,令聲音更集中在其他頻率。(例如下圖2和4,下面第三點詳細討論EQ Cut)
3. Boost:和Cut相反,增添已選擇頻率所釋放的能量,突出某頻率。(例如下圖3,下面第四點詳細討論EQ Boost)
另外,有兩種Cut和Boost的型式:
Bell: 令所選擇頻率兩邊的Gain都漸漸回復0 db (例如上圖2和3)
Shelf: 令所選擇頻率其中一邊的Gain漸漸回復0 db,另一邊則延伸至盡頭 (例如上圖4)
非常簡單吧?現在明白了EQ的基本操作及功能,以下是一些應用EQ的小貼士:
3)減除式EQ (Subtractive EQ)
筆者比較建議多減弱無用的頻率,少增強想突出的頻率,原因是當你減弱了無用的頻率時,你同時便預留了多一些空間給其他頻率和樂器;相反,如果只是增強某一些頻率令其聲音突出但沒有減弱不必要的頻率的話,所有頻率便充斥了很多無謂的聲音,令聲音模糊及沒有層次。使用EQ Cut減弱不必要的頻率能使音軌中「好」的聲音更突出,及使各樂器音軌在頻率光譜上找到應有的位置。
另外,除非是使用Filter過濾無用的頻率,通常使用EQ Cut時都是用比較窄的Bandwidth/Q。
怎樣去尋找無用的頻率呢?首先,隨意選擇一個頻率,用非常窄的Bandwidth/Q給予最大的Boost,然後將頻率慢慢左右移動,嘗試尋找一些「不屬於」該樂器的聲音,找到後便將Gain減弱至負數。
例子:
▲上圖為筆者混的其中一首歌中的一條木結他音軌。先在未EQ前評估那裡需要調整,筆者覺得在中低頻的位置有點萌和肥,可以略略調整。未調教EQ前的版本:https://soundcloud.com/r3obin/eq-acc-guitar-demo-bypass/s-BGMWh
1) 上圖左:由於歌曲中已經有其他更低音的樂器,所以可以先過濾了超低頻率: https://soundcloud.com/r3obin/eq-acc-guitar-demofiltered/s-z2Sw8
2) 上圖中:用非常窄的Bandwidth/Q給予最大的Boost,然後將頻率慢慢左右移動,嘗試尋找一些「不屬於」該樂器的聲音。這裡在大概450Hz的位置找到一些「woon woon」種似鐵罐的聲音:https://soundcloud.com/r3obin/eq-acc-guitar-demoboosted/s-67F6J
3) 上圖右:減弱大概9 db及過濾了極低音的音頻後,使結他聲變得清澈:https://soundcloud.com/r3obin/eq-acc-guitar-demofinal/s-6leFu
如有興趣,可以聽聽整首歌:https://soundcloud.com/r3obin/sinking-like-a-stone
4)增加式EQ (Additive EQ)
雖然筆者建議多使用EQ cut,但有時候還是需要EQ Boost去加强某些「好」的頻率。使用EQ Boost剛好跟EQ cut相反,盡量使用闊的bandwidth/Q,使所加强的頻率自然及圓滑。
尋找「好」的頻率的方法跟Subtractive EQ差不多,都是先隨意選擇一個頻率,用非常窄的Bandwidth/Q給予最大的Boost,然後將頻率慢慢左右移動,嘗試尋找一些「好」的聲音,找到後便將bandwidth調闊,及將Boost降低至合理水平。
筆者一般都是以3 db作為單位:先增强 3 db,在solo及加入其他樂器的情況下監聽,聽聽是否足夠,如要再加强,便再加3 db,然後再微調。因為增强3 db後你會聽到有分別,但不會太明顯,不會太大影響聲音的本質及自然性。
5)音量匹配 (Level Matching)
人的耳朵很奇怪,它會欺騙我們,有時覺得調整了EQ後好像比較好聲,但其實只是音量大聲了一點。所以我們有必要將EQ的Makeup Gain或Output調整至跟Input相若,然後by-pass作比較,聽聽是否真的比之前的好。
其實不單止是使用EQ,使用任何plugin時應緊記,plugin不應改變音軌的音量,因為在使用插件之前我們歌曲的音量已經平衡了,如使用EQ調高某音頻而令聲音變得大聲,這便違反了我們之前所做的事情;再者,使用任何plugin都應常跟by-pass作比較,所以音量有必要調整至by-pass相若。如相差大,便使用插件裡的Output使音量調至相若(見下圖)。差不多每個插件都有Input及Output表,如沒有的話可以到DAW的音量表,By-pass插件作前後比較。
▲上圖1 顯示了Input及Output之音量。由於在3.42KHz提升了5.6dB,令整條音軌的音量提高了。這時候,於2的Output Gain減少大概1.4dB,令1的Input及Output音量表變成相若。這樣做令音軌的整體音量沒有改變,但突顯了音軌中某個音頻。
緊記:EQ的用途是加强音軌的音色,而絕非增加(或減少)整體音量。所以level matching是調整EQ一個非常重要的動作,有助你檢視所調整EQ的是否恰當。
6)五大誤解:
不要單單在Solo下調整EQ,應在加入所有其他樂器和人聲的情況下作調整,畢竟到最後,除你以後沒有人可以Solo你的音軌去聽你的音樂。請先在Solo初部調整EQ,然後花同樣時間在un-solo情況下作調整。
不是每條音軌都需要做EQ調整的。先聽聽歌曲整體的音色,然後決定有那些樂器需要調整。有時候做完level matching,By-pass插件作前後比較後發現比原始的版本差,這時候大可以使用原始的音軌,不需要EQ。
不要完全相信Presets。很多plugin內設一些presets,可以快速選擇需要調整的樂器然後給你預設的EQ設定。很可惜,plugin設計者是不知道你音軌的音色是怎樣,他也不知道你用甚麼microphone,你的錄音房間是怎樣,不可能為你作最好的EQ設定。雖然不建議使用presets,但初入門的朋友可以從presets開始,明白每個樂器的EQ設定大概是怎樣,然後自已必需去調整合適你歌曲的設定。
不要太著重EQ Curve的形狀。混音是用耳朵混,不是用眼睛的。有時候眼睛可能會欺騙你,所以在最後請閉上眼,by-pass plugin作比較,聽聽是否EQ後的音色真的比之前的好。(再者,舊式的EQ儀器是沒有視覺上的EQ Curve的,畢竟音樂是用耳朵聆聽的,EQ Curve只是幫助你去明白頻率的變化。)
除非是刻意要去達至極端的效果,否則不宜太大的改變音軌的音色。所有的混音動作都應該是細微的變化,可能你會覺得你對一條音軌所作的調整好像對歌曲沒有太大改變,但所有音軌累積起來便會做成大大的變化。
EQ是一個最能令你的歌曲更清淅,更有層次和深度的工具,如好好利用便能大大加强你歌曲的整體音色。你對EQ有重新的理解嗎?五大誤解中,你曾經犯過那一個錯誤?歡迎在以下留言或到樂人谷facebook專頁留言,大家一起分享!
想為子女找個好的音樂導師?
請用本頁上方之「樂人搜尋」列或是進入「樂人頻道」頁面,尋找各區樂器導師,無需中介即時與導師聯絡及查詢。
原文:https://goo.gl/TW7g2w
想找更多音樂資訊或文章:http://www.musicvalley.com.hk/
想快速找到合適音樂導師? 請往 [樂人搜尋]